更新日期:2013/04/12|列印本頁
醫師表示,孕期感冒喉嚨痛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能造成胎兒動脈導管提早閉合及肺動脈血管增厚及收縮導至胎兒肺高壓,建議孕婦就醫時應找合格醫師開藥並告知懷孕。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說,日前1名28歲孕婦,預產期2週前,因為感冒喉嚨痛赴婦產科開一般感冒藥治療,但感覺效果不好,又到診所就診,吃了診所開的感冒止痛藥約10天後,因陣痛赴醫院生產。
劉明發表示,嬰兒出生時,氧氣交換不足,診斷為持續性新生兒肺高壓,經醫師緊急插管、呼吸器治療、給予100%氧氣合併使用一氧化氮及硫酸鎂治療,約2週後病情改善順利出院,目前回診追蹤復原良好。
他說,在懷孕期間,胎兒的肺是透過胎盤供給血液給胎兒全身10%血量。寶寶出生後可自行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氣及肺部擴張,使得肺血管阻力及左心房壓力降低,此種肺內壓力變化可幫助胎兒循環內的導管關閉。
然而,某些新生兒,在母體內因缺氧、吸入胎便、先天心肺疾病、藥物及其他等因素,使得肺壓無法下降,導致新生兒依然維持其母體內胎兒血液循環狀態,使新生兒出生後處於持續缺氧狀況,即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
醫師建議,懷孕期間絕對不要亂吃藥,但也不可忍病不看醫生,一定要將懷孕的事實告訴醫師,由合格的醫師斟酌開藥,切勿自己買成藥吃。
新聞轉載來源:台灣新生報
其他相關新聞
- 2021/10/23高雄榮總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醫學中心醫療講座暨病友會
2021/09/24
- 第四屆理事長-黃偉春
2019/05/03
- 久咳又喘又水腫? 小心肺動脈高壓
2017/12/01
- 心臟的癌症!揪出肺動脈高壓5大症狀
2017/09/15
- 肺動脈高血壓藥無健保 成醫療孤兒 2013/04/12